招生咨询:0553-3913555 人才招聘:0553-8795011

人力资源处(党委教师工作部、教职工培养发展创新研究中心)

师德师风
师德榜样 首页 > 师德师风 > 师德榜样
【聚焦榜样 讴歌先锋】小马识途:博士马利祥的信工之路
人力资源处 2019-12-02

写下“小马识途”这四个字作标题时,我们的心里是有点忐忑的。

“老马识途”才是大家所熟知的成语。这个成语有个典故,说的是春秋时期,齐桓公与管仲一起带着部队去征伐边远地区的孤竹国,结果迷了路。管仲说,就放几匹老马信马由缰地走,看这些老马往哪儿带。果然,这些老马领着大队人马,很快就找到了返回的路。

而今天,我们要“翻唱《柳枝词》”,说一说“小马识途“的故事。


8O2A9957_副本.jpg

(马利祥接受采访)


博士小马

故事的主角叫小马,此马非马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一名博士。他叫马利祥,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下属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名年轻的老师。

小马是山东人,老家在革命老区临沂。上了岁数、爱唱红歌的人们,对这个地名非常熟悉,一首《沂蒙颂》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“蒙山高、沂水长”的沂蒙大地。那儿就是马利祥的家乡。

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小马都是在山东境内完成的。直到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生,他的求学之路才延伸到了上海。在上海的一家中科院所属的研究所里,他跟在导师(学生们习惯称“老板“)后面,开始了新的求学征程。

研究所里的研究生,第一年的专业基础课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课。于是,马利祥的命运,又与合肥这座城市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系了起来。

五年之后,带着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,小马来到了他已经熟悉过的城市——合肥,到一家研究所工作,从事军品开发,一干就是五年。工作之外,小马还兼着工会的一些事务,还兼做本部门的通讯员,为单位的同事们组织策划些活动,写一写新闻宣传稿。尽管这些兼任的工作并非自己的强项,但已足以给他单调的工作增加一些亮色。

今天,如果你要问小马,在合肥这几年他最大收获是什么,关于工作上的成就,他可能一时无法列举出来,但他肯定会列举出一项最大的收获,那就是娶妻生子,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娃到为人夫、为人父的转变。

小马的太太叫李华,和小马是中学时的同班同学。当年小马考上了本省的山东大学,李华则来到了上海读大学。不知道是命运的安排,还是心灵的召唤,小马报考的研究生就读之地正是上海。外滩的旖旎风光、浦江两岸的阑珊灯火,见证了一双来自山东的同窗美好的爱情故事。2013年,博士马利祥毕业去了合肥工作,李华便毫不犹豫地辞去了上海的工作相伴来到了合肥,做起了全职太太。第二年,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便来到了人世。

在研究所的环境下,专业领域切分得非常细。人们大都只能专注于自己的那一小块领域,时间一久,深耕细作,但领域也越来越窄。小马渐渐感觉到,模块化的工作,螺丝钉一样的角色,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,与社会渐渐脱节,离前沿和潮流越来越远。面对这些,他在审视自己,究竟更习惯于与机器打交道,还是更愿意与人打交道?是否应该尝试做一些改变,让自己学识、能力能够有更适宜发挥的平台?

恰恰在这个时候,他接到了专业猎头公司的电话,向他推荐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。此前,他只知道科大讯飞,却从未听说过这家高科技企业还举办了一所大学,更没有来过江边的城市芜湖。他查了学校的相关资料后,很快就来到了芜湖,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面试。“至今那个面试的场面还恍如昨天,有学校的领导,有外请的专家,还有几位相关学院的负责人,阵势很大。感觉大家对我的印象还不错,很快就拿到了学校的offer,选择到电气学院工作。”马利祥回忆说。

2018年8月,新学期开学前,博士马利祥正式加盟安信工,成为电气学院的一名老师。此前,李华已经先他而到学校报到了,担任的角色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务员。夫妻二人从山东到上海,从上海到合肥,又从合肥到芜湖,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校园生活。


IMG_20191024_154857_副本.jpg

(课堂上的马利祥)


老师小马

学校对这位新入职的博士所寄予的信任与厚望,是毋庸赘言的。

小马入职后,立即接受了新上岗职工的入职培训。一周后,他就站到了讲台上,启动了“小马老师”教书育人的生活新模式。

从研究所到高校讲台,这个转身华丽而迅捷。但是,新的角色能否快速适应?三尺讲台,是否能站稳?

“我只记得,自己第一次上课,备了好多内容,足足讲了一整节课。可是下课回头一看,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。原来自己根本就忘记了板书。从第二节开始,才开始在黑板上写东西。但怎么设计板书,怎么与课件相结合,这些东西还是不得要领。那个时候,心里很是有些不安。”说到这些,马利祥至今还有些不好意思。

不会教,有东西却吐不出来,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……面对新的难题,小马没有退缩,他主动去听其他老师的课,听取教学督导的建议,对课堂设计、板书设计做各种优化,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反馈。“至今我的电脑里,还保存有陈永煌老师的授课音频资料,还经常打开听一听”。

学校对新进人员的培训也作了精心安排。一个月之后,他被安排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“国培”项目培训,这对马利祥“站稳讲台”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。

可能是受电气学院前辈的影响,也可能是自身素质和标准的作用,小马老师从一开始就是一名“严师”,他要求学生“早早到,坐前排”,上课不允许只带一本教材不带笔记不做课堂笔记,课堂时间除了有3-4次用手机参与智慧课堂的互动外,其他时间不允许碰手机,他还经常布置一些随堂作业检查教学效果。当然,这样要求学生,首先他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,每次上课他至少提前20分钟到教室,眼看着学生一个个走进教室,课前还能与同学们做些简短的沟通交流。他很享受课前的这一段美好时光。

对于学校的办学愿景、办学定位,研究出身的马利祥一开始并不太理解。“过去总以为,大学嘛,就是要搞研究,做课题,写论文。入职培训第一课,吴敏校长亲自讲授,介绍学校的办学定位、特色,特别对学校的办学愿景进行了深入解读。这一年多下来,深深地体会到,学生的综合竞争力,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,在于实践经验、项目经历。这是我们与传统高校最大的区别。如今,学校又将目标瞄向了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最前沿,立志成为国内一流工程教育的新兴引领者。这些,都是极具前瞻性的,我打心眼里赞同。”

在教育教学改革、教学手段创新上,马利祥充分显示了他的“技术范”功底和勇于创新的“研究型”气质,2019年,他代表电气学院,参加学校第三届青年老师教学竞赛暨智慧课堂创新大赛,斩获了二等奖。看着他带着学生,熟悉地运用着智慧教学工具,以标准的普通话,从容不迫地讲授、演示,人们不由感觉到,从研究所研究人员到高校讲台上的老师,这一次的华丽转身,小马成功了。


TIM图片20191114144940.jpg

(马利祥在智慧课堂创新大赛现场)


8O2A0722_副本.jpg

(马利祥指导学生)


先锋小马

如果仅仅只是完成教学任务,胜任教学岗位,那不仅没有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,更是对个人优势、能力、资源的一种浪费。这远非学校引进高级人才的初衷,也非小马自己所愿。

作为电子学博士,在电子行业有多年的研究、项目经历,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。而安信工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。2017年,电气学院第一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——芜湖市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心,成功获批。马利祥的到来,就如同一个优秀的演员来到了最适合表演的舞台上,一个恰逢其人,一个如鱼得水。

2018年至今,马利祥与学院老师们一起,组建团队,申报项目,寻求合作。很快就组建了包括ADS-B通用航空监视项目团队、基于RTL-SDR的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团队等多个技术团队,成功申报2个纵向项目,1个横向项目。今年,他成功获批了首批省级重点研究项目,并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,开展项目合作,服务地方经济,牵头组建了物联网技术团队,与相关企业成功实现了横向项目合作。

2019年,学校召开的“七一”表彰大会上,马利祥以自己在科研领域的优秀表现,从校领导手中领取了“科研先锋”的奖牌。

“来学校时间不长,就有这样的荣誉,我实在受之有愧,心中有些慌恐不安。甚至面对你们的采访,我都觉得紧张。”小马坦诚地对我们说。“现在做课题和项目,与读博和在研究所期间的感受完全不同。那个时候,有导师、项目负责人带着,自己只是负责其中的一个模块。现在,自己是团队负责人、项目牵头人,要考虑到事情就多了,团队成员、项目资金、对外交流、进度安排,都要一个个来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过去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,现在有点像一个项目经理,或者说是‘小老板’。”说到这里,马利祥不禁笑了起来。

一手抓教学,一手搞科研,对家庭的照顾就显得力不从心了。来到学校不久,第二个孩子就要诞生了,这可出了个难题。首先是居住问题,他在芜湖还没有住房,只能寻求学校的帮助。学校对这样的问题当然是人性化、亲情化服务到底,特批了文津校区的两间公寓给小马过渡。然后是带孩子的问题,小的要出世,大的正缠手,无奈之下,动员老妈从山东老家来到芜湖,住进了校园公寓。

大女儿所上的幼儿园与文津校区还有一段距离 。由于小马大部分时间是在新芜校区工作,坐校车回到市区,基本来不及接孩子了。而爱人下了班再来到幼儿园接孩子,常常是天色已晚、人影稀疏。好多次,全园只剩下女儿一个孩子,看着自己家长急匆匆地赶来,女儿一脸委曲地说,“你来得也太晚了吧”,语气中满是埋怨和期待。时间一久,全班的小朋友都习惯了,给女儿贴了个标签,指着她对自己的家长介绍说,“看,她就是每天走得最晚的那一个。”

很快,大孩子就要上小学了。马利祥选择在芜湖城南、离文津校区不远、师大附小边上的一个小区,购置了一套住房。这不仅为将来孩子的入学提供了便利,更是宣告了一个信息:小马和他的家庭,真正要在芜湖安家落户了。

在家里,是两个孩子的奶爸,在学校,小马还是单位职工党支部的书记。前不久,他还给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。他把国庆70周年阅兵大典上的几款新式武器装备的图片,打到PPT上,骄傲地介绍说,那些装备中的很多元素,都是自己过去所在单位、同事们的研究成果,其中也有自己的劳动付出。那种自豪感,就仿佛自己亲身到了阅兵典礼的现场,激动而又兴奋。

算起来,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,马利祥的角色和生活已经完成了几次大的转变:从研究人员变为高校的老师,从项目成员变为团队负责人,从三口之家变成了三代五口同堂。这样的转型,对他来说,意味着什么?“与过去画电路、写程序相比,现在很幸福,很有获得感。我很庆幸,去年的这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,是正确的。也很感激学校,给我们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,搭建了工作和科研的平台,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家,有一个可以发挥自己专长的新空间。”

小马的这次人生道路的变向,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了他人。他过去的同事,如今,也走上了和他一样的道路,加入到了安信工,成为他的新同事。也许,今后这样的新同事会越来越多。

不经意间,马利祥把自己化成了一个路标,不仅记录着自己选择道路的经历,还指引着别人前行的方向。


微信图片_20191116220036.jpg

(马利祥参加马拉松赛事)


(后记:采访结束,回办公室时候,我们的大学生摄像记者说,马老师爱笑,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照摄像,效果都很好。我说,有幸福感的人们,对自己的状态感到自信的人们,都是如此。常言说,爱笑的人们运气好。爱笑的小马老师,将来的运气一定会不错。因为,小马识途,他知道自己的道路在哪里,目标在何方。)


8O2A0012_副本.jpg

(爱笑的小马老师)